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2013水业在并购中崛起

发布时间:2020-04-21

12631524223995.jpg

36691524224166.jpg

沿袭去年的并购趋势,2013年上半年水务产业并购潮依然演绎得如火如荼。

业内不乏经典案例。以现阶段雄踞行业龙头地位的北控水务为例,2013年3月,北控水务(00371.HK)宣布,斥9509.3万欧元收购威立雅旗下葡萄牙水务,全部股本连股东贷款代价最高可调整至1亿欧元;同期,北控水务集团斥资5亿余元,收购东莞7家水务公司的全部股权。7月,公司发布公告称,与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2.7亿元收购其全资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60%股权;以13.5亿元人民币收购标准水务有限公司的两个全资子公司及其36个以污水处理为主的水务项目。9月,北控水务获实康水务9个水务项目,并购资本金9.55亿元。日前,北控水务水处理规模已突破1600万吨/日。

其他各家水企也不甘落后,苏伊士环境集团旗下的中法水务收购了四川大一水务全资子公司崇州市大一水质净化有限责任公司65%股权,中国水业集团连续并购6家环保企业,桑德集团2.4亿收购北京市政集团旗下3家污水厂,国中水务1.1亿元收购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股权……

虽然并购模式不一,但企业凭借巨大的资本优势通过并购促进业务扩张的发展方向已成不争的事实。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水务产业的总体发展已从内涵式向外延式转变,并购是大型水企的共同选择。”

在8月30日中国水网举办的E20俱乐部会议上,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总编、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认为:“外部形势改变了产业的内部态势,推动产业进入了一个并购时代,产业必然经历一段动荡时期,不可能再维持原来稳定、内涵式的发展。”

形势风起云涌,格局尘埃未定。7月31日国务院会议提出,“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大领域中有3个属于环境领域,为环境服务采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释放了正面的信号。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涌入在即,这无疑会为水务产业烈火烹油般的并购形势更增添了一把柴火。

“强对流”压力

2013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疲软、投资拉动力减弱、全球经济未复苏,“三驾马车”动力不足。在这种形势下,环境产业反周期特征却更加凸显。

一方面是政策性利好。2010年9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随后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改变了环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产业未来的高预期吸引了大批机构进入。

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阶段使然。新建水处理项目总数和平均规模呈双下降趋势,目前全国近700个地级市的供排水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新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水厂的提标改造,或向乡、镇、县等更小的行政区域深入,存量市场必然会掀起并购整合的浪潮。

“资本市场对产业有过高的预期,环企上市公司的PE有的接近100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政府财税体系还没有改革,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不到位,致使水务企业的盈利很低。这两方面的压力造成了“强对流天气”,促进了并购的加剧。”傅涛分析。

据中国水网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环境产业总产值将达10万亿元,但是目前还未改变产业“叫好不叫座”的被动局面。

另外,环境监管体系的加速完善为并购创造了外部条件。2013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文件,监管和行业标准的日趋严格,在释放了更多环保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环境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难度,这让一些中小水企难以承受。

“水务产业总体上还是微利产业,有些不是专业做水的企业,他们早期进入了这个产业,看中了产业稳定的现金流。但随着标准提高,投资回报率愈加降低,不能规模发展的企业很难生存,于是他们开始抛售手里的水务项目。”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我们的市场规模并没有真正扩大,是泡沫被催起来了。”据傅涛估算,供水、污水、固废处理产业目前的服务产值合计约3千亿元,市场化只占整个环保产业的三四分之一,市场空间还比较小。“只有产业范围拓宽,环保产业才能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所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文件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傅涛表示,政府采购环境服务的后续政策包括财税、信贷政策等,应尽快出台、落地。

购环境服务的后续政策包括财税、信贷政策等,应尽快出台、落地。

资本清洗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在形成“马太效应”。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或是完成股权融资的拟上市企业,受惠于资本市场对环境领域格外关注下的高估值,资金成本大幅降低,资金规模大幅增长,在高速成长中再次增强了对资本的吸引力,进入强者恒强的良性循环。

而一些未上市的中小环境企业的处境相形见绌。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短、成本高、规模有限,难以完全满足企业成长甚至是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

“一些中小型重资产公司短期内很难看到希望,在重压之下选择了与大型集团进行合作,包括并购以及控股性转让等形式。”傅涛分析,服务能力在100万吨以下的水务公司很多都选择了转让,譬如北控水务收购建工环境、桑德收购    北京市政集团污水项目、重庆康达收购北京城建集团都是例证。“中等重资产公司没有四五十亿的资产规模,很难维持。”

两类公司的并购优势格外明显。一类是再融资成本低的大型重资产环境企业集团,另一类是获得高倍市盈率估值的轻资产企业。香港上市的重资产公司表现尤其活跃。

北控水务集团董事长张虹海在水业战略论坛上曾经表示:“北控水务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海外资本市场的支撑,在三四年中融资上百亿港元,年利率均为四点几,是比较好的。”相较于国内A股市场,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监管制度更趋于成熟完善。

2013年上半年,大型水企纷纷提出了融资计划:北控水务发行5亿美元债券,另据最新消息,公司向独立第三方Mount Reskit配售4亿股新股,募资金额达11.8亿港元;首创股份上市13年首次募投,拟筹25亿元投向公司的水处理及固废处理板块;光大国际先后获IFC7000万美元长期贷款、亚开行等6家海外银行1亿美元贷款、与国开行签署100亿人民币金融支持战略合作协议;上实环境拟募集2亿美元,等等。

这些重资产公司基本以增资和债权融资的方式交替进行,为项目并购提供了充分的资金准备。

“预期未来15年,中国的重资产水务公司在10家左右,每家的资产规模都在三五百亿元甚至更大。水务产业容量很大,足够支撑这些大型水务集团发展。”傅涛说。

三分天下

并购潮改变了产业格局,企业境遇悬殊、分化加大,不可避免地都迎来凤凰涅槃式的调整时期。

“水务产业五年就会创造一个奇迹。”傅涛判断。

中国水网最近发布的白皮书《2013半年度环保产业政策及市场分析》认为,水务企业的三大类别:重资产型环境投资集团、属地型专业化服务环境企业、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均在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市场机遇,调整企业发展方略,并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产业格局。

其中,重资产型的环境投资企业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在仍然带有鲜明的“资本为王”特征的现阶段,大型环境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竞速游戏。但是,决定其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已不再是项目总数、总规模的简单比较,而是在综合化发展的道路上,视野、速度和资本运作能力的角逐。
属地型专业化公司可以选择服务综合化的发展路径。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地方国有企业或将立足于在当地已经形成的网络布局,结合自身的融资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和当地政府深厚的合作关系,开展区域综合环境服务的深耕细作并逐步向外辐射。

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日益走向专业化,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很多行业外的专业化公司正在寻找进入水务产业市场的机会,外力推动下,环境产业亟需技术升级。

“我们估计,至少有上百家科技型公司未来5-10年将进入资本市场。”傅涛强调,这些创新型企业想要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同,前提就是突出创新优势、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在新兴市场不断拓宽、资本市场强力助推的时代背景下,预计2013年下半年将延续上半年的发展态势,资金与资源进一步集聚,经过一系列产业的横、纵向并购整合,水务市场向拥有资本、品牌、实力的少数企业集团集中,日处理能力达千万吨级别的“产业航母”即将诞生。这将一改集中度不够、企业规模偏小的产业原貌,促进水务产业在并购中进一步崛起、壮大。

时间:2013-10-0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贡玮

发作者:中国水网 贡玮
返 回